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68章(2 / 2)

互换,最终与状元失之交臂。”

“真正有才能得人,能得到新旧两党大佬的一致欣赏!”

……

【在此期间,他也亲眼见证了庆历新政的推行与失败,见证了革新派被贬谪各地的下场。多年在地方为官的经验,也让他深刻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因为北宋的百姓已经忍耐到了极限!】

【在地方治理的过程中,王安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理念,他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

【通俗的说也就是也就是:向有能力的富户征取粮食来救济受灾的贫民,保障弱势群体的生存。】

【王安石和范仲淹还有些特殊的关系,他们均出自晏殊门下,虽然两人并非直接的师徒关系,但都在晏殊的提携下步入仕途的。】

【皇祐二年(1050年)秋天,范仲淹在杭州接待了当时在鄞县担任知县的王安石。这是两人生平唯一的一次会面,但却见证了北宋两代改革派之间的传承。】

【尽管两人在政治理念上存在差异,范仲淹主张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文官的重要性;王安石则主张变法革新,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但他们的友情依然深厚,王安石在给范仲淹的祭文中写道“呜呼我公,一世之师。”将范仲淹当做指导自己前路的导师,而他也立志继承范仲淹未竟的事业!】

【宋仁宗末年,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变法主张。】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但并没有被宋仁宗采纳。】

评论区

“介甫先生不要着急,你等待已久的伯乐已经上线了。”

“……”

【此后,朝廷多次征召王安石入京为官,他都找各种理由推辞不就,士大夫们以为王安石无意功名,不求仕途,无不仰慕王安石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他逐渐成为了北宋新一代的文坛领袖,士大夫们的精神象征!】

【神宗赵顼很早的时候就通过《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法家思想和王安石的理财治国理念颇为赞赏,他继位后,立刻召王安石入京,任命其为翰林学士。】

【王安石提出:治国之道,首先要确定革新方法,勉励神宗效法尧舜,简明法制。神宗与王安石一拍即合,就此定下了改革变法的决心。】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次年,正式拜相,大力推行改革!】

【他陆续制定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新法,包括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这些新法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对北宋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琦摇摇头,不赞同道:“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

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神宗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他变法的目的就是为了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抵御北方的强敌,收复燕云,实现赵宋几代人的夙愿!】

【保甲法的推行,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裁兵法提高了军队士兵素质,将兵法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了军队战斗力……变法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熙宁六年(1073年),在王安石的指挥下,熙河路经略安抚使王韶率军进攻青唐吐蕃,收复河、洮、岷等五州,拓地两千余里,受抚羌族三十万帐,使西夏腹背受敌,建立起进攻西夏地区的有利战线,对宋与西夏的战争格局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范仲淹欣慰道:“你比我做的更好!”

【这是北宋军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是两宋时期汉民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作战时,北宋朝廷开疆拓土、大展神威而大获全胜的唯一战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