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的建议没有得到朝廷的采纳,但却在宋仁宗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亲政后,立刻召范仲淹回京为官。】
【刘太后一死,树倒猢狲散,很多朝臣开始鸡蛋里挑骨头,抓着太后的错处不放,以讨好新帝。范仲淹却能秉公直言:太后即便有过错,也是功大于过,朝廷不能制造分裂的言论,应该维护太后的美德!】
刘娥有些吃惊,没想到死硬的范希文还有两幅面孔呢!
刘娥:“范爱卿,朕希望你留在京师为官,陛下身边需要你这样的忠正之臣!”
范仲淹却道:“臣年纪尚轻,缺少历练,性情耿直,不适合留在中央。”
他若是留下来,定然还要劝谏太后还政皇帝,与其在京师蹉跎,不如到地方为百姓做一些实事。
【范仲淹直言敢谏的性格让他在京师无法长久,很快就因郭皇后之事被外放到睦州,次年又调任苏州知州。】
评论区
“宋仁宗和他的原配郭皇后关系很紧张,郭皇后也不是温良谦让的性格,在与后妃争宠之时伤了皇帝。宋仁宗本就想立自己喜欢的妃子为后,立刻扬言要废了皇后!”
“宰相吕夷简和郭皇后不和,趁机带着手下一起上奏,力劝皇帝废后。吕夷简为了掌控言论,命令有司不能接受朝臣的谏书,一心促成此事!”
“但废后是一件大事,范仲淹认为皇后没有大错,远不到废后的地步。可是宋仁宗对这件事十分坚定,根本不见朝臣,范仲淹带着数十个言官跪伏在垂拱殿外,等来的却是一封被贬的诏书……”
刘娥眉头一蹙,有些不悦,早知道皇帝不喜欢皇后,但皇后是一国之母,重要的是她的家世与背景,不是皇帝的私心!
朕已经允许你将喜欢的女子封为宠妃,居然还敢废后!
还有吕夷简,朕还以为你是个忠恳正直的老臣,对你多有器重,没想到居然撺掇皇帝废后!
隔着一个时空,赵祯依旧打了个哆嗦:……
【范仲淹在苏州兴建郡学,疏通水渠,兴修水利,导太湖水到大海,因治水有功,又被调回开封,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因开封府地位特殊,开封府尹的位置在宋朝初年甚至可以当做太子的风向标,只有皇子才能担任开封尹。当然实际工作的还是要普通官吏做的,也就是权知开封府,以朝廷大员的身份身兼首都市长的位置,比起之前的谏官、言官,范仲淹能掌握的权利大了很多。】
【于是,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但“冗官”问题由来已久,盘根错节,早已深植在宋朝的肌理之中,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于是,范仲淹将矛头对准了负责选人用人的宰执大臣吕夷简!】
评论区
“吕夷简是名相吕蒙正的侄子,在刘太后执政期间,他辅佐幼主、处理朝政,提出的八条建议(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对整顿风气、重振朝纲起到了重要作用。”
“面对西夏和契丹的威胁时,吕夷简也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和外交才能,维护了北宋的边疆安全。”
“当然,早年的吕夷简性情耿直,敢于言政,勇于担当,为国为民。然而,随着其政治地位的稳固,他也逐渐表现出明哲保身、大搞权术,为政过于保守的一面。”
……
刘娥:“或许是倚老卖老,将皇帝当成小孩糊弄吧!”
【景祐三年,范仲淹向仁宗进献《百官图》,里面绘制了所有京官的晋升路径。以此指责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人唯亲,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劝说仁宗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
【吕夷简也不甘示弱,一个小小的首都市长居然敢批评当朝宰相,吕夷简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