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维翰,不纳忠言,以至于朝政日益崩坏。】
【石重贵在位的四年也是天灾最频繁的时候,蝗灾、大旱、暴雨、黄河决堤,导致农田减收甚至绝收,这些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晋廷的赋税收入。】
【为了筹集军粮,石重贵命地方藩镇进贡,藩镇自然不会将已经到手的税赋再吐出来,便将这些压力直接转嫁给百姓。他们大肆收刮境内百姓,导致饿殍千里,群盗四起,治安环境极差。】
后周朝堂
郭荣:“石重贵亡的不冤!”
赵匡胤:“石重贵可作一员大将,却当不了皇帝。”
郭荣若有所思:“香孩儿,你知道朕的志向,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可是为何燕云十六州却要四百年才能回归呢?”
赵匡胤顿时亡魂大冒,主公是在点“他”的大宋吧,一定是的。
天可怜见,他对主公忠心耿耿,为何要承受另一个赵匡胤的背刺!
【石重贵为了满足战争所需,强行掠夺各藩镇资源为己所用,其中河北受到的影响最大,在与契丹的战争中,河北诸藩镇油尽灯枯,再也无法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
【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央集权,却也激起了许多藩镇与中原朝廷离心,譬如河东节度使刘知远。】
【石重贵则以更加凌厉的手段对强藩进行打压、分割,弱化藩镇的势力,加强中央禁军的军力。】
【在内政方面,石重贵任人唯亲。他酷爱畋猎,便将朝中官吏的任免大权悉数交给自己亲近的大臣,造就了景延广、冯玉等一批能力不足的权臣当道,以至于言路闭塞、朝政败坏!】
评论区
“第一次契丹入侵时,景延广便骄傲恣意,总揽军务,掣肘北面行营指挥使高行周。在戚城之战中,景延广更是迁延救援,差点导致高行周等人全军覆没。”
“景延广除了在军事上消极防守,还在战时随意栽赃迫害大臣,排挤能臣,大肆敛财,以权谋私。”
“石重贵还重用亲戚近臣,他的妻兄冯玉与近臣李彦韬等人,逢迎上意,得到皇帝的宠幸,便以权谋私,大肆敛财,垄断朝政,广树党羽,还极力排挤枢密使、中书令桑维翰,后来冯玉、李守贞等人更唆使石重贵罢免桑维翰,”
“桑维翰虽然在对契丹的态度上备受诟病,但跟这些奸佞小人比起来,此时的朝堂上只有他有能力稳定政局!”
“石重贵还重用姐夫杜重威,杜重威为人懦弱贪婪,放任契丹残兵劫掠河北之地。”
“杜重威不通军略,性格懦弱,还觊觎帝位,是一个消极抵抗分子,在他的指挥下,后晋不仅丧失了最佳的作战时机,之后更是主动勾结契丹,率领麾下大军投降,加速了后晋灭亡……”
石重贵大惊失色:“朕的大晋亡了!”
杜重威居然投降契丹,那可是他的亲姐夫啊!
他还有能信任的人吗?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河北爆发饥荒,兖、郓、沧、贝各州盗贼四起,乡民结寨自保。民帅孙方简等人在定州狼山结寨,对抗契丹,很有斩获,后晋朝廷就招纳其为东北招收指挥使,协助朝廷抵御契丹的进攻。】
【但孙方简为了邀功,多次劫掠契丹,一旦朝廷的赏赐不如意,他就举寨投降契丹,之后更是引敌入寇,抓了晋朝的将领献给契丹。】
【是的,时隔一年,契丹大军再次南下。】
【石重贵任命在阳城大捷中大放异彩的李守贞为主帅,北征契丹,李守贞带着大军与契丹骑兵对峙,转战四十里,斩获契丹主帅解里。】
【契丹再次发兵三万,又被刘知远击败。】
【多次胜利给了后晋一种错觉,后晋上下对契丹人的实力十分轻视,石重贵甚至幻想着发动北伐,一举收回燕云。】
【而契丹经过接连受挫,也不能接受这样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