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93章(2 / 2)

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很多人想起了杜甫年轻时写的《望岳》,同一人写的两首诗,却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气质!

韩愈:“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杨万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杜甫壮志未酬身先老,在这首诗中,他将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喷薄而出,愁绪万千,令人哀悸……】

李白:“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将来的子美贤弟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又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才生出无限悲愁之绪吧。”

杜甫突然想到,那时自己的好友都已经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世间,那该是何等的荒凉啊……

杜审言对自家孙儿的遭遇很是心疼,他也是著名诗人,对诗中的意象理解颇深:“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种悲苦,这也太惨了吧!”

……

【公元768年,五十七岁的杜甫似乎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想要落叶归根,北上洛阳。他顺着长江东下,出三峡,到江陵,过公安,年底抵达湖南岳阳。】

【在岳阳,杜甫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不由得感慨万千:“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高适:“这首诗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杜甫:“哎,眼见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

元稹:“杜工部念念不忘君王,不忘国家,不忘人民,却音信断绝,不知国朝的情况,这是一种被全天下忘记的孤独感,他在精神上无疑是痛苦的!”

白居易:“全家挤在一条小船上飘泊度日,消息断绝,年老多病,孤舟漂泊,何其凄凉……”

韩愈:“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至诚之心。杜工部总是能将自身的遭遇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到一起。”

第368章 诗圣杜甫

【公元769年,杜甫到达了潭州(今长沙),在这里他遇到了“乐圣”李龟年,没想到曾经的大唐宫廷乐师居然流落在外,与自己一样境遇坎坷,不由得感慨:“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开元之时,李龟年是著名歌唱家,在各家贵族豪门唱歌,杜甫也是“开口咏凤凰”的豪门少年,来往于高官权贵的门庭。可以说李龟年就是盛世的象征和标志,杜甫看到李龟年就想到了他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期!】

【几十年后,他们在江南再次相聚,却境遇姝异,杜甫“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李龟年:“e=(′o`)))唉!”

【从祁王宅到江南,两位历经磨难的老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中间隔着的是四十年的沧桑巨变。“江南好风光”本是文人墨客畅游的好时节,诗人眼前却只有凋零的“落花”和皓首白发的流浪艺人。】

【诗人怀念的不仅仅是李龟年,也是曾经的“开元全盛日”,那几乎是他梦中才能再见的场景了。】

【对于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来说,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加可悲,他们怕是终其一生都走不出这一场动乱了……】

流落江南的李龟年也在看着天幕:“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