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河北多名士,忠贞推沮君。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至死心如铁,临危气似云。曹公钦义烈,特与建孤坟。”
……
【审配,身为冀州本地人,他也曾做过冀州牧韩馥的幕僚,始终不得重用。后跟随袁绍,成为袁绍的心腹重臣,与逢纪一起统管袁营的军事,但他们二人关系并不融洽。】
【他的两个儿子在官渡战场被曹操活捉,便有人诬告他独揽权利,又是本地宗族,势力强大,必会反叛,袁绍便将审配发配到邺县。】
评论区
“逢纪和审配不和,却愿意在这样的时候为审配说话,为审配作保,只因为国事重于私交。”
“逢纪和审配就是因为这件事关系才变好的。”
袁绍觉得自己没脸面对帐下的谋臣了,难道真是人老了就昏聩?
可他还正值壮年啊!
或许天幕说的对,他就是取得一点点成就便骄傲自满,得意忘形了……
【袁绍帐下有田丰、沮授这样的耿直之臣。也有审配、郭图、逢纪这样的投机分子,他们虽忠于袁绍,却更忠于自己的利益,为了利益投靠袁绍的两个儿子,扶持他们争夺冀州的权利。】
【因此,除了按照出身南北划分,还可以再分为另一种格局。审配、逢纪支持袁绍三子袁尚,郭图、辛评、许攸支持袁绍长子袁谭。】
评论区
“所以排挤掉田丰沮授后,剩下的人就能直接开战了。”
“许攸和审配关系不和,官渡之战前,审配举报许攸贪污受贿,把许攸全家都抓了。”
“真是明目张胆啊。”
“怪不得许攸会背叛袁绍。”
“可惜,许攸拥有如此大的功劳,却情商太低,自高自傲,最终被曹操杀了。”
“他死的不冤。”
许攸:“……”
“他自恃功高,当着所有文武的面叫曹操的小字阿瞒。”
“曹操攻破邺城后,许攸见人就说:若是没有我,曹操根本进不来这个门。”
“这情商,也就韩信能与他一较高下了。”
韩信:勿cull,谢谢!
“或许不是情商问题,而是贪图名声,自视甚高。”
许攸:吾说的不对吗!曹操也是个气量狭小的。
那还要去投靠曹操吗?
天幕将许攸的行径列举了出来,天幕下所有人都理解了曹操的选择。
“辛评的弟弟辛毗在官渡之战投降了曹操,审配便杀了辛毗全家,这就让还在冀州的辛评很难受了。”
“本来就不是同党,审配抓到了辛毗的把柄,当然要直接下死手了。”
“对人不对事,只要你不是我的同党,你说的任何话都要反对,做的任何事都是错的。”
始皇:“这便是党争。”
刘邦:“汉末的党锢之祸就没有给他们留下任何教训吗!”
“田丰、沮授等人都很正直,只是袁绍不喜欢他们罢了。”
“明白了,袁绍喜欢的就是郭图、审配那样的人。”
“袁绍去世后,是审配与逢纪拥立袁尚继位。”
“支持袁谭的只剩下一个郭图,势单力孤,斗不过审配逢纪。”
“曹操大军都要兵临邺城了,袁绍帐下还在争权夺利。”
“荀谌呢?怎么没有他的事。”
“在官渡之战前,荀谌可是袁绍的谋主。”
“荀家乃是颍川大族,荀谌是荀彧的兄弟,他们家的子弟分别投靠不同的阵营,算是为家族留下了足够的退路。”
“就像诸葛家一样,诸葛亮投靠刘备,他的兄长诸葛瑾是孙吴阵营的人,而且官至大将军。”
“他们选定主公后,都是一心一意为主公谋划的,这点节操还是有的。”
“他们的选择还是不够多,谁能想到最后是晋朝统一天下呢!”
曹操:所以,晋朝到底是谁建立的,又是谁统一了天下!
“说白了,荀谌看不上他们那些勾心斗角的小把戏,自然也不会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