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去卖呢?”
裴坤说:“运费贵, 水果容易碰伤,不划算。”
裴宁坐下一起捡, 接话:“大部分的苹果也不好看。”
颂颂挑出一个好看的苹果说:“红富士苹果好看也好吃。”
裴坤:“要苹果好看要套袋。”
裴宁:“明年我们也套袋看看。”她对苹果不上心,所以没有花心思看书和打听消息。
韩秀梅说:“我们这儿七八月下雨很多,套袋能行吗?”
裴宁不确定说:“试试看吧, 不行再说。”她想到还没和他们说自己买地建诊疗所的事,于是说:“娘, 叔公, 我打算买下拐向粮所公路上方的那块荒地, 建一个诊疗所兼修养所, 建一栋洋楼自家住。”
韩秀梅担心问:“钱够吗?”
裴宁说:“够的,去年还清贷款还剩下不少钱, 养猪场上正轨能挣很多钱。”
粮食够, 现在掺饲料喂的猪六七个月就能上两百斤出栏,一个圈一年能养出两批猪, 一年不同时间都有猪出栏。
自家养猪场现在在县城和市里相关单位跟屠户中很有名,大部份猪还没出栏就被定下。
除了母猪和公种用的圈舍,按八成猪圈一年出栏两批猪一千六百只上下、一只猪两百斤重算账,一年毛利进账差不多三十万,除去人工和其他成本,一年能挣二十万上下,现在养猪很挣钱。
裴坤说:“挺好,还好你做其他事挣到钱,要不然真没法干。”
现在中医行业真是调零,抓中药的人少,老华家药铺每年都销毁一批置放时间长的药材,进货量少,药铺比较好卖的就是滋补药材和凉茶包,唉……
裴宁说:“是。”
裴坤想一会说:“宁宁,我虽然希望你们能把中医传下去,但也希望你们能过的好,元元和皎皎如果想做其他事,我不拦着他们。”
裴宁知道叔公对元元和皎皎寄很大的希望,听他这么说有些意外,说:“叔公,我以为你一定要他们做中医大夫。”
裴坤不满说:“我自己的孙子都没有强求他们学中医,我当然也不强求元元皎皎。”
韩秀梅笑说:“叔叔你平时教元元和皎皎医术时严格要求,我们就是这么认为。”
裴坤“唉”一声说:“我是希望,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主意,只是痛心学中医的人太少,照这样下去,不敢想再过两代会是什么情况。”
裴宁说:“不用那么悲观,中医在疑难杂症和身体调理上有明显的优势。”
像陆老,宋老,枣花,杨海那样的病人,西医治不好,中医却行。
裴坤还是看不好:“大夫医术高明才能治疗疑难杂症,如菘他爹五十多岁还不行。”
韩秀梅安慰他说:“还有宁宁这样天赋好的,咱们国家那么大,像宁宁这样的人肯定还有。”
裴坤不是容易纠结的人,很快想开:“也是。”
接下来裴坤兴致勃勃和裴宁谈诊疗休养所要建什么样的房子,洋房建什么样的住起来最舒服,韩秀梅偶尔接话。
他们谈话间颂颂拿苹果出去玩,中午快吃饭才回家,颂颂和皎皎不一样,她五岁就能自己出去玩,肚子饿便回家。
午后裴宁开拖拉机拉一车苹果去养猪场,苹果放进菜窖堆放慢慢用。
现在高家河家和还有姓刘的一户人家买了拖拉机,还没交上公粮的人家借那两家,一队和二队也有几户买了拖拉机,更多人家买了牛,裴家的拖拉机没有人等着借用。
每年农忙后都有很多人建房子,除了懒人,大家的生活和居住条件比集体劳动时提高一大截,不说天天能吃肉,五六天割一次肉吃没问题。
年纪比较大的人很喜欢现在的生活,年轻人不满足,不想和父辈一样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向往繁华城市的生活,不少人外出打工,年底回来过年,回来穿着打扮都很时髦,吸引更多年轻人出去打工。
裴宁运完自家和夏家还有枣花家的苹果,进深山采药,这两年秋天她在深山采挖的药不多,够自家用和给华家一些就行。
周六中午裴宁带颂颂去接元元和皎皎回家,志华和文博自己走去养猪场。
元元和皎皎上车坐下,颂颂和哥哥姐姐通风报信:“哥哥,姐姐,太叔爷爷说不强求你们一定要做中医大夫。”
元元和皎皎半信半疑,元元提高声音问妈妈:“妈,颂颂说的是真的吗?”
裴宁回:“是,他说不强求你们一定做中医大夫,你对将来有什么想法吗?”
元元眼里迷茫:“没有。”
裴宁便说:“你才高一,那就慢慢想,但中医知识不能丢下。”
元元应:“好。”
皎皎说:“妈,我喜欢针灸,我想继续学。”
裴宁说:“那就坚持。”
皎皎:“嗯。”
颂颂看哥哥又看姐姐后说:“妈妈,我将来和爸爸一样做公安。”
裴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