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o章(1 / 2)

这次在西北大营,他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

“教的,总不能所有人都不识数吧?”田浩乐了,伸手拉住他跟自己坐在了一起:“你在西北过得怎么样?”

小哥俩儿许久未见,聊了好多,要不是在吃饭,他们恐怕会聊的更多。

只是吃过了晚饭,大人们说他们的事情,他们俩就说自己的事情。

“长生哥哥,国子监什么样儿啊?”淳哥儿对国子监的生活很是好奇:“真的有好多好多学长们么?还有先生?孔师也在的吧?”

田浩所知道的消息不多,而且此时的国子监,继承了前朝的规模,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

先生无定员。

也就是说先生没有定数,多少都可以。

同样的,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

但是本朝的国子监,不仅接纳天下的莘莘学子们,还包括各族与属国的留学生。

一方面为朝廷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实行教化制,让各民族人才都知书达理,明白孔孟之道。

对各族和各国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他能告诉淳哥儿的也不多,不过他还真的打听过一些:“有个事儿啊,你要知道一下,你父亲已经定好了,让你过了重阳就入国子监去读书,而且是寄宿,不是走读。”

按照国子监的规矩,学生们有两个选择:寄宿和走读。

走读的一般都是家里情况特殊,或者是方便来去的才走读,因为国子监读书的可不少,各科加起来可几千上万人呢。

都住宿不可能,虽然有足够的地方安置,但有人就不爱住在国子监的宿舍里嘛。

国子监里看的可严格啦!

寄宿就方便了许多,每个月与朝廷一样,有旬休。

就是十天一休息的意思,上旬、中旬和下旬各有一日的休息,可以出国子监去,回家还是逛街都随意,可以夜不归宿,但是第二天上课要是迟到了,那也是个事儿。

但寄宿呢也有好处,那就是可以安心读书,国子监里都是学子,找人谈经论典也方便,甚至做个诗词歌赋都随时能有搭子。

还可以随时请教那里的先生们。

能在国子监里教书的先生,都是博学鸿儒,最少也得是进士出身,翰林编撰的官衔儿。

“啊?寄宿啊!?”淳哥儿想了想:“也行,寄宿也挺好,这过了重阳节天就冷了,大冬天的我也不爱总是跑进跑出。”

他还挺想的开:“只要能在旬休的时候回来看看父亲母亲和老太太就行了。”

“不看我么?”

“看!”他立刻补充:“看大伯大伯母,二伯二伯母,还有长生哥哥!”

“嗯,往后还有大哥哥他们一群人。”田浩调侃他:“这么多人,足够你一看看一年的了。”

虽然说是要去国子监上学,但是才回来,是不可能就去的,还得在家过节呢!

只是第二天,三位舅父就把他叫去了虎啸堂。

“那个任涯,以后上门来,叫他走东侧门就行了。”大舅父提起任涯,一脸的哭笑不得:“小子挺猛啊,下手够狠,够毒辣。”

“他是下狠手收拾了自己家,现在那里是他说了算。”田浩也有些哭笑不得:“但好歹他在我这里的时候,长生没有亏待他,相反大家相处的不错,他走的时候,我以为他要回命理司呢,结果是回去继承爵位了。”

他不能说旁的,尤其是田小宝的事情,提都不能提。

倒是三舅父,对另外一个留下来的人,还问了田浩一嘴:“那个王破也走了吗?”

“没,他回命理司办事去了。”反正这里只有三位舅父在,门口是柯林叔叔站着呢,他就不忌讳什么了:“我没打听他的事情,他现在也很少打听府里的事情了。”

暗示这个人养熟了。

三位舅父很满意这个答案。

又说了一些事情,田浩这才知道,西北那边的鞭炮作坊,用的人全都是退伍老兵,而且大舅父还问他:“你那鞭炮作坊,还用人么?”

“用啊!”田浩那鞭炮作坊,现在已经有些人手吃紧了。

因为摊子越铺越大,如今制作鞭炮的就分了大鞭炮和小鞭炮两伙人。

还有制作普通烟花,以及给大户人家定制烟花的两伙人。

“那过了重阳节,我这里有一些人手,你雇佣到你那鞭炮作坊去吧,他们可以当伙计,也能当半个护卫用,都是退下来的老兵,身手不错。”大舅父摸着胡子道:“有什么小秘密,他们也能给你守着。”

“这个太好了。”田浩甚至得寸进尺的道:“那大舅父,家里跟我相熟的那些老兵们的孩子,也可以去做个学徒么?”

田浩在定国公府可是个吉祥物一般的存在,他没什么架子,府里的大小孩子们也喜欢他,甚至平日里他教导田小宝,田小宝转手也能教那些孩子们一些。

久而久之,这混熟了是必然的,甚至还混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