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的中心,但在西方,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却是研究超螺旋代数的中心。
李建高的想法是国内找三位审稿人,国外在三位审稿人。
这项工作也很好完成,对于现在的数学界来说,能审乔泽的论文,还真就是一种荣幸。
是的,对于乔泽的论文,从一开始李建高便没打算搞双盲评审那一套。
没必要做那种掩耳盗铃的事情。
乔泽的论文特点本就突出,尤其是论文用到了一系列通过超螺旋代数推导出的数学工具,这随便谁一看都知道是乔泽的论文。
李建高能确定,世界范围内绝对没有第二个人对超螺旋代数跟超越几何学的理解能跟乔泽一样深入。
这不止是他的判断,也是研究所所有人的判断。
起码从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关于超螺旋代数跟超越结合学专题研究栏目给出的一系列定理证明分析足以说明这一点。
所以很快,印着乔泽名字的独立论文便传遍了全世界。
……
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法国数学家安托万·勒费夫正翻阅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厚厚一叠论文,厚厚的纸还热乎着。
选择他作为论文的审稿人,这位数学家在弱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方向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比如任何一个大于7的奇数都能被表示成三个奇素数之和的证明过程,就用到了他之前论文中的重要定理。
同时安托万这段时间也一直在研究超螺旋代数。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里超螺旋代数日益丰满的题库,很多都是出自他的想法。
说实话,这样的审稿人不好找。
全世界对于两个命题都有研究的理论数学家真的不多,虽然地球上有八十亿人,但这样的人两只手就能给数完,甚至可能还用不到那么多手指头。
没办法,研究数论的门槛太高。
不止是智商天赋门槛,还有家世门槛。
如果读书时,家里没有足够的钱支付高昂的学费,研究数论没什么意义,不如去研究应用数学,还能拿个高薪。